6/08/2011

創意人發達記/廣告人陳榮彬、插畫家廖振宏



創意人發達記

廣告人、插畫家聯手 市集起家開店


創意市集風潮方興未艾,新的世代創意無限,常見令人驚豔之作,
但熱潮如曇花,激情過後該如何把作品變產品、創意變生意?廣告人陳榮彬、插畫家廖振宏,從創意市集起家,專賣T恤,以招牌的手繪創作風格,與手工印製、限量供應,獲得好評,不賣弄噱頭,回到穿衣最根本:實穿、舒適,摒除退流行顧慮,生意沒有淡、旺季,也感受不到不景氣。4年來,已從市集小攤到創立通路品牌「‵0416」,成立2家店。當大家還遊走於現實與夢想之間時,他們步步踏實走過煎熬,把感性的創作與理性的品牌經營,做了最完美的結合。

有人說,創意市集好景不常。從市集茁壯進而發展品牌「‵0416」的創作人廖振宏認為:「不是路已走到盡頭,而是該轉彎了。」廖振宏的伙伴、傢飾品牌「木京 杉」創作人陳榮彬說:「創意市集可以是1個發聲的舞台;但表演總有謝幕的時候,路要走得長久,必須自建舞台。」

跑市集 找客戶需求


原本,陳榮彬任職於奧美廣告,擔任藝術指導、收入穩定,「卻操到累死。」他說,倦勤後,辭職過接案生活,「即便再忙、再累,累積的都是自己的未來。」恢復自由之身,他的生活愜意,但蜜月期後,發現仍逃不出幫別人實踐的殘酷事實。
廖振宏則是早就看破職場生態的SOHO插畫家,「廣告公司要什麼,我給什麼。」身為外包單位的他,從廣告公司預算緊縮、接案空檔變長的情況,發現景氣正要走下坡,「正好有時間創作,藉畫畫,把生活、心情做連結。」他說。

想開店 先成立行號


兩人一拍即合,4年多前,以玩票性質的姿態,投入剛崛起的創意市集,以實穿的純棉白色T恤為創作媒介,直接接觸消費者,「測試市場反應。」他們這麼想。
不是不知所云的畫圖,廖振宏擅長表達生活感觸,以會講話的畫作詮釋心境,讓人把感覺穿在身上;甫推出,叫好也叫座,讓他有信心玩下去。
「但,跑創意市集不是長久之計。」陳榮彬注意,愛逛市集的人有兩種:一是存著尋寶心態,作品無新意,就無法刺激消費火花;另一種像粉絲崇拜明星,創作者要當實力派、不可當偶像派,否則一旦流行過了頭,仍會被市場淘汰。
趁著有金主願意投資成立品牌專櫃,他們趕印600件T恤、打造1套陳列用木作周邊,「卻在開幕前幾天,對方資金周轉困難,計劃暫擱。」產品變庫存,怎麼辦?陳榮彬說:「老天自有安排。」
挫折,反而讓開店計劃,提早進行。他們找到位於西門新宿的1.9坪小店,「沒想到,想在這裡承租店面,居然要先申請公司行號,有『營利事業登記證』才行。」這是他們遭遇的第1大衝擊。
他們開始處理「既是瑣事又很重要」的流程;成立公司戶頭,存入資本額10萬元,申請行號「一起好商行」,也學習開發票、收支記帳。

制度化 營運見規模


他們確立定位,簡單、乾淨的「T-shirt shop」,「但青菜、蘿蔔各有人愛。」T恤才剛上架,他們馬上再增加文具用品、小配件、圍巾等配角,滿足市場、豐富陳列,更提高邊際效益。
他們檢視商品,不跑在流行前端,但重獨特性、低調;材質要實穿、舒適,「希望來客因為喜歡而買,而不是衝著名氣、買1個Logo。」陳榮彬表示,以本質取勝,路才走得長遠。
所以,他們把精神放在衣料的選擇、圖樣的求新求變,「消費者很貪心,如果每次來都感受不到新鮮,下次就不會再來。」廖振宏說,不用顧客提醒,自己2周沒看到新貨,心裡自然開始慌。至於布料的改良,則從購買現成的白T、請人特製,到現在向布商買布、開發版型。
最初,他們1人守店、1人趕工印T恤,每天平均睡眠3小時;現在,雇用3位員工,「而且,還按月提撥勞工每月工資的6%,作為年金保險費。」
建立起營運模式後,再從刺激消費下手;先設置刷卡機,讓人花錢花得不痛不癢,再推出兩件裝精緻包裝盒,增加銷售量。
當年的廣告人陳榮彬與插畫家廖振宏笑談:「怎麼也想不到,創業、開店與品牌經營,居然這麼嚴肅。」

陳榮彬
年齡 1976年,33歲
學歷 台中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
經歷
23歲 台北藝術家文教推廣基金會美術設計
24歲 達美高廣告 藝術指導
26歲 奧美廣告 藝術指導
29歲 辭去工作後,成為SOHO設計師,同時成立傢飾品牌「木京 杉」,並與廖振宏攜手合作,以「‵0416」品牌出發,參加南海藝廊首辦台灣第1場創意市集
31歲 申請行號「一起好商行」,成立實體通路「‵0416 t-shirt shop」西門新宿店,並於桃園、新竹誠品tode與台中百T等通路寄賣,同年進駐紅樓藝術部落
32歲 第2家店,西門町紅樓店概念店成立

http://tw.nextmedia.com/applenews/article/art_id/31578345/IssueID/200904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