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/07/2013

陳立恆:醒來吧!文創產業政策


陳立恆:醒來吧!文創產業政策


這兩年,我們有機會與來自不同國家領域的文創人合作交手,從已開發的美國、法國、德國、荷蘭,到開發中的中國、印尼,越認識世界各國對於文創產業的務實奮發,越驚覺台灣文創產業的步履蹣跚,這些國家無論貧富大小,都在做同樣的努力,就是公私領域齊心協力,去為文化創意與產業經濟之間,畫上那個深奧難解的等號,因為大家心底都明白,在全球化時代,文化創意代表著與國家興衰攸關的軟實力,但缺乏產業化支撐的文化創意,既無法在國際競合的強大壓力下站穩腳跟,更遑論實踐一國之繁榮永續。


轉眼又是一年將屆,我想起在蕭副總統博鰲歸來時期,政府之於推動文創產業曾一度釋出高度善意,奈何好景不常,後繼者承接了善意卻力有未逮,九八年通過的「創意台灣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」,其四年的預設時程已然過了四分之三,如今獨見文化部的網站上記錄著關於該方案的洋洋灑灑,但我們文創產業的綜合產值與整體形象,其實還在三年前的原點風吹不動,身為所謂文創旗艦產業的一員,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,這個方案發祥時是一艘旗艦,卻在缺工缺料的克難將就下,成了一葉扁舟,漫無目的地任由文創人在急灣險灘裡隨波逐流,上了岸的,是幸,上不了岸的,是命。


徒具善意的政策是毫無意義的,所謂文創產業政策就和文創工作者一樣,必須要捲起袖子實地下手去操作,而我們的文化與經濟官僚們,從來沒有誰真正親身了解過文創產業,一邊是文化人,不了解生意場的得失疾苦,一邊是經濟人,不明白創作路的迂迴艱辛,於是乎,原本應該為文創產業提供資源與支持的公共部門,竟時常反其道而行,例如,官股過半的一○一大樓自去年起,為了追求更高的坪效與營業額,他們有計畫的結束和一些台灣工藝品牌的租約,轉而延請國外知名品牌入駐,一○一作為台灣觀光的前哨站,也是展現台灣軟實力最重要的櫥窗平台之一,在他們的決策裡,發展台灣文創的抱負卻比不上一張好看的財務報表,其結果實在令人錯愕。


而完全沒有民間持股影響的故宮也有類似的進退失據,今年礙於政府財政壓力,它竟預備調高工藝類商品的授權金三倍之鉅,令油電雙漲都相形遜色,不但無法展現其鼓勵文創產業及活化文化資本的初衷,也顯然對公共資源在文創產業發展中應該扮演的角色缺乏概念;而當我們與費城美術館和荷蘭梵谷美術館合作時,同為世界級博物館的他們只收取不到故宮六分之一的授權金。孰不知,一個博物館的授權績效,不在於授權金的進帳金額,而是合作廠商將該館文物普及化與國際化的深廣程度。由此可知,連文化機構的績效評估都拿捏不準,我們的政府機關在發展文創產業這一個命題上,要學習的地方實在太多。


如果我們真想許諾台灣人一個文創未來,許諾每一個壬辰龍年出生的孩子,在十八年後的歲月靜好裡,可以無懼歐美大軍、日潮韓流的侵擾,怡然自得地穿戴著台灣設計的衣飾,倚坐於台灣製作的家具,哼唱台灣歌手的婉約奔放,吟誦台灣詩人的抑揚頓挫,欣賞台灣電影的悲歡離合,那麼需要實現泥土化、國際化與雲端化的絕不只有我們的文化建設,我們的文創產業也必須能夠並駕齊驅,否則,產業之不存,這美好的願景又何將焉附。


(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)


more  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OPI4/7600999.shtml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