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/12/2010

兩岸文創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



一般所謂的產業,其所重視的是市場佔有率、行銷策略、與產品開發,而文化產業除了上述的因素外,還必須跨領域整合各方資源,如地方文化及人才等,它尚有藝術性的、美學的表達。因此產品還必須能夠吸引人,尤其是年輕人,所以文化創意產業須重視設計,以創意為主體,與生活的型態結合,甚至透過文化政策的協助,結合節慶活動,加強文化產品的故事性、傳奇性及典故,以便吸引及留住人潮,體驗當地文化特色,享用當地文化產品,感動消費者的情感,豐富消費者的生活,產生獨特的消費者。

台灣近幾年來,從民宿蓬勃發展、商圈整治成功、表演藝術推廣、社區營造,到露天咖啡、健身美容SPA興起,都可看到文化創意的身影,也激發在地文化的創造力。從這幾年台灣部分產業的深度化與創意化,用豐富的生活滋養創意經濟,顯示台灣其實也是一個極有潛力的「文化創意」發展舞台。
參、兩岸文創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

在兩岸都開始重視文創產業的發展,投注資源,相關的藝術產業也面臨城市之間的競爭,尤其在華人生活圈的城市,如新加坡、香港、上海、台北都在經濟活動之外,致力於成為亞太地區文化藝術的領導品牌、文化生產基地。

大陸有廣大的市場與豐沛的資源,文化創意產業乍看一片榮景,但仍有不少問題尚待克服,包括技術和人才的匱乏、東西部的文化產業發展失衡等。相形之下,台灣市場與資源相對匱乏,但也有許多優勢,近十年來,台灣除了外來、西方藝術的移入,本土化的過程也引導了不同特色、在地化、多元化的藝術創意的優勢,引領台灣藝術發展的充沛活力成為華語生活圈的藝術生產基地,此外,相較於世界各國而言,台灣有鄰近中國新興市場的優勢地理位置,兼具全球華人地區文化、語言相通的特質,亦是華人世界中唯一真正傳承中華文字美學、文化精髓的地方。如能積極把握並建構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平台,仍能在整個華人市場中,搶佔重要的商機,為兩岸文創產業的發展開創新局。

然而,在討論兩岸如何合作之前,應先了解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各自的發展現況與進行SWOT分析,找出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勢、劣勢、機會與威脅。這將有助於我們思考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如何開啟新的合作,尋找兩岸雙贏的契機。我們由SWOT分析來看,台灣的優勢在於社會接受新事物與新觀念的可塑性強;科技發達,網路進步;自由創作環境,創新人才輩出,民間創造力呈現多元性與多樣性;尊重智慧財產權;地方文化活力強,民眾對藝文活動與創意生活的需求日增等。弱勢則在於市場小,規模小,無法靠內需市場形成產業,國際市場的開發力弱;資金來源不足,缺乏投資的鼓勵政策等。而中國大陸的優勢與劣勢幾乎跟台灣顛倒過來,大陸的文創產業有廣大的市場與豐沛的資源,但技術和人才相對匱乏,智慧財產權不受重視。


在當前華人文化崛起的時代,兩岸開放的大趨勢,為兩岸文化交流營造出更寬廣的空間,再加上華人經濟崛起,大中華文化區域經濟形成,正是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時刻,彼此應透過人才培育、創造力提升、技術交流、市場和資源開發等合作,開啟新時代的機會,尋找兩岸雙贏的契機。

肆、建構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價值

面對整個大中華經濟圈的崛起,亞洲勢力的勃興,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各具有什麼優勢?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無可取代的核心價值,可以為全球華人所共享?

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結合許多不同產業的發展模式,藉由政府政策的推動與民間創意能量的發揮,對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以及民眾生活型態的改變具關鍵性之影響;並整體從文化面、創意面、藝術面、設計面來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,徹底落實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精神,但文化產業也面臨很多的挑戰,例如全球競爭、革新、數位化等衝擊,隨時必須更新經營的模式,產生新的夥伴及客戶,因此必須要有創新的觀念與創造新產品的能力,這就是「創造力」,也是文化創新產業的核心價值。

什麼是創造力?」這個問題,首先,從思考歷程來看,創造力比較仰賴擴散性思考而非聚斂性思考;第二,從產物來看,創造性產物必須具有「新穎」和「價值」兩大類條件;第三,從人物來看,人人都具有創造力,只是程度不同、領域不同。

中國人因獨有、豐厚的文化背景,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豐厚的「創造力」元素。可惜的是,我們的社會環境,講求儒家倫理,無法提供設計者自由發揮的舞台,這是文創產業發展最大的障礙。「創造力」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年輕人有「叛逆」的習慣,也就是先成為一個天生的革命家,這一點與當代藝術家有共同之處,可是在專業態度上是不同的。藝術家的叛逆是無邊際的;這裡所指的「創造力」則必須自人性開始思考,希望通過創意來改善人類生活。「創造」的意思並不一定要設計一件具體的東西,一棟建築、一把椅子等,任何改善的方案,都是「創造力」精神的表現,所以必須了解人性,了解人類文化,只有這樣創意才能為人類的福祉服務。

今日的文化創意產業,必須結合不同領域傑出的人才一起工作,方能創造優勢,例如影片要成功,它必須有大故事、大製作、大明星、大企業,尤其是行銷團隊的包裝,缺一不可,所以目前很多文化創意產業,結合慶典、生態、舊建築,尤其是觀光,構成一個策略聯盟,彼此合作,方能共創雙贏的美麗未來。


兩岸政府都應透過文化政策來培訓創意文化產業的專業人才,尤其是創造力的培訓與人才交流,而非過去僅是傳統技術的養成,進而推動跨領域的團隊;另一方面加強學校教育,培育文化、美學及藝術的概念,將教育轉變成為以創新為主的知識經濟,讓年輕的世代,以自由開放的心靈,去創作,去設計,去想像,引導民眾日常生活消費的各文化產業,走向精緻化,以美學來提升內涵與品質,落實藝文品味於大眾生活之中。再者,引導鼓勵蓬勃的民間力量,積極參與國際交流、建立跨領域的創意合作模式,透過跨國、跨領域合作模式的建立,吸收跨國優秀創意人才,擴展國際藝術市場與人才的接軌。



from:

提升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

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林建甫
助理研究員 周信佑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