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/27/2012

「台灣好」經濟,新商業復興運動來臨!



「台灣好」經濟,新商業復興運動來臨!

跳脫過去大量製造、價格導向、低毛利的模式,
他們從在地生活出發,開始一場以價值取勝的跨界探索。
好山好水、好茶好米、好人情,
好樣、好丘、安達窯、鐵花村、粉樂町、小茶栽堂……,
他們正努力改寫著台灣的產業面貌,找回屬於台灣的原鄉感動。


美國國際史丹佛研究中心總裁卡爾森指出,台灣雖然在個人電腦、智慧型手機及伺服器等硬體設備製造領先全球,但處於顧客價值鏈的最底端,毛利較低,台灣產業應設法進行轉型,才能大幅提升價值。

對比傳統製造業的大量製造、價格導向、低毛利的模式,現階段的轉型則是從根本的經營思維出發,強調品牌精神、商品價值及台灣在地故事,掀起一股「新商業復興運動」。

「『新』的意義是什麼?這是懂得創意、設計、說故事的人所帶來的產業革命,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劉維公認為,所謂的新不是指購併、開更多店、賺更多錢,這還是過去的產業思維,而是有群人慢慢開始用在地故事、生活態度、美學設計、情感訴求等元素,轉換成商品或經營模式。

這樣的轉變,背後有著很大的驅動力量,首先是全球市場的興起。「當經營者發現必須跟全世界競爭時,就必須更加凸顯台灣的故事和文化,才能提出不一樣的附加價值,」劉維公表示,國際化帶來的觀光客也改變台灣的內需市場規模,瞄準利基小眾市場的風格小店,就能因為倍增的觀光人口存活下來,甚至成為百年老店,創造長尾效益。

推動簡單生活節、成立文創商品通路好丘的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觀察,網路的興起也扮演了重要的推動角色。他指出,過去沒有資訊、知識,也沒有器材讓年輕人創造,但現在有了網路,新創業者能夠掌握小區域的傳播能力,只要主張清楚,就有機會可以維生。

除了傳播,網路也帶來實質銷售的可能。美國《連線》雜誌總編輯安德森(Chris Anderson)的長尾理論說明,廣泛的銷售因素讓98%的產品都有機會銷售,不必受限於空間限制,增長企業營利價值。比如中子文化建置的StreetVoice網站,雖然獲利不大,卻讓更多的創作者與消費者集結、對話,無形中形成一股新的文化消費力量。

彰顯台灣在地故事
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則提出中國崛起的影響。當中國從「世界工廠」開放成為「世界市場」時,真正意義的中國隨之出現。與對岸同文同種的台灣,也迎來一個廣大的消費市場,「現在台灣終於有一個腹地,未來可以餵養台灣的自創品牌。」在文化驅使下,在地的台灣圖騰就更加重要。

但台灣文化若要輸出,什麼會是屬於台灣的特色?「Location(地點)很重要!」劉維公口中的地點指的不是品牌店鋪落腳地,而是台灣每個地區特有的風土民情,所發展出來的生活態度。不管是台南、宜蘭、民生社區,這些珍貴的土地故事和次文化都無法被複製,就像京都、普羅旺斯、托斯卡尼這些迷人城市一樣。「未來的產業發展不再是服務業、製造業這樣的單一產業項目,而是Location,每個地區都有非常鮮明的形象和價值,這就是台灣風格。」

相對於國際化主張,另外一條出路是讓世界走進來認識台灣。曾是台達電的重點栽培人才,後創辦The one品牌的異數宣言集團執行長劉邦初舉例,就像時尚已完全融入法國人的生活中,而非刻意塑造氛圍賣給觀光客,台灣的在地人情就是很重要的文化主張。

「台灣根本不需要建造文創園區,整個台灣就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園區。」他提出,當台灣急著把茶外銷到國際時,選擇在國外舉辦發表會,為何不直接在南投鹿谷發表春茶跟秋茶?將鹿谷打造成另一個大家都想去的普羅旺斯。「急於出去的時候,稍微在定點看清世界,讓世界走進來過台灣生活,也是選擇之一。」

除了外在的環境因素,消費者的轉變,也是促成新商業興起的重要力量。「越來越多消費者從過去的消費概念解放出來,他們要的不單只是價格或體驗經濟,還更注重社會價值,」劉維公認為,在這樣的前提下,包含社會責任、歸屬感、友善、熱情、重視人際關係等擁有各種正面力量的品牌,就會備受青睞。

「這個年代基本上是在賣生命故事,鋪陳出精彩的在地美學文化,」劉邦初認為,現在消費者更重視心靈上的消費,品牌故事能帶給消費者想像,這種小題輕做的小店風範學,挖掘生活周邊許多動人的人事物,不惜血本,卻能感動人心。

在目前大環境不景氣、薪資縮水的社會背景下,這種強調心靈溝通的特性,更是品牌突破逆境的方法。「當大家不再是追求物欲的衝動型購買時,精神層次就會高起來,肉眼看不見的意義更加重要,」徐莉玲表示。也因此,經營者需思考自己的品牌內涵裡,有哪些可以滿足消費者更挑剔的需求。(全文未完,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2年11月號《數位時代》,全國7-11、各大書店熱賣中!)

more http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view/cid/134/id/25195

沒有留言: